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四“生态安全屏障优化体系”下属的“重点城镇化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优化体系”科考分队于2021年7月16日至8月22日顺利开展了青藏高原重点城镇化流域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考察工作。
青藏高原重点城镇化地区
这次考察任务由365国际速发平台何春阳教授、田玉强教授、刘志锋副教授和青海师范大学陈克龙教授统一组织,分成 “青藏高原重点城市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措施考察”、 “拉萨河流域水质土壤植被考察”和“环青海湖流域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野外调查”三个小队同时进行,共有5名老师和31名学生参加。
科考队员合影
“青藏高原重点城市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措施考察”小队对湟水流域的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和海东市平安区,拉萨河流域的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林周县、当雄县和曲水县,黄河流域的贵德县、共和县以及黑河流域的张掖市进行了全面考察。通过实地观测与遥感解译相结合,识别了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光伏新能源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获取534个样点的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和32份有效问卷信息。同时,还了解了各地采取的退耕还林还草、建设高标准农田、矿山修复等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的实施效果。
科考分队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措施考察
科考分队在湟水流域和拉萨河流域开展土地利用/覆盖调查和问卷调查
“拉萨河流域水质土壤植被考察”小队对拉萨河流域开展了土壤污染效应考察。考察主要分土壤植被考察、水质底泥考察、灰尘采样和统计资料收集四个部分。考察过程主要是采集土壤植物样品、水质底泥样品和灰尘样品,在现场记录土壤的温度、湿度、电导率和水体的温度、pH值、电导率等指标,并将样品运送至相关实验室进行氮磷和重金属含量等相关指标分析。共计采集土壤样品133个、植物样品64个、水质样品73个、底泥样品66个、灰尘样品66个。科考小队还针对主要农业区进行了农业施肥污染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年鉴资料的收集,成功收集到拉萨河流域120份调查问卷和2市9县区的数据资料。
科考分队在拉萨河流域开展水质土壤植被考察
环青海湖流域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野外调查小队根据计划分为植被监测、普氏原羚监测、水鸟监测和遥感监测四个小组开展科考工作。植被监测小组在青海湖周边选择了28块1 m2的样地,基本涵盖了该地区所有植被类型。小组成员记录了植被样地的类型、生物量等数据,并调查其植被变化的各类影响因素。普氏原羚监测组成员开车、步行相结合,走固定样线、样点,利用望远镜等工具,对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分布、栖息地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生存状态和人类干扰因素。经过调查,2021年普氏原羚总数3824只,其中雄性普氏原羚932只、雌性普氏原羚2279只、幼羚613只。水鸟监测小组则在环湖区域设置了24个水鸟观测样地,分布于甘子河湿地、布哈河口等地区,对水鸟种类、种群数量等生存状况指标进行了考察。共观测到水鸟种类46种,水鸟总数40018只。遥感监测小组在布哈河口湿地、泉湾湿地等14块湿地共调查了37个样地。主要利用无人机等遥感技术,获取了青海湖湖域水域边界的变化范围以及湿地淹没区的变化情况。
科考分队开展环青海湖流域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工作
此次科考历时一个多月,总行程近2万公里,各科考小队克服了在高原上的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科考任务。
“青藏高原重点城市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措施考察”小队在矿山考察合影
“重点城镇化地区土壤污染效应考察”小队在昆仑山口考察合影
“环青海湖流域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小队在青海湖鸟岛实验站合影
在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青藏高原正在经历快速的城镇化进程。这一过程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栖息地丧失、生物多样性下降、空气污染和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构成了威胁。在重点城镇化地区开展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优化科学考察研究,提出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优化方案,对协调青藏高原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